讓護眼成為生活習慣
人眼是如何實現看遠看近轉換的? 眼球的角膜、房水、晶狀體、玻璃體形成人眼的“組合鏡頭”。人眼在休息狀態時,總屈光力是58.64D,其中角膜具有43.13~43.53D。晶狀體在靜止狀態時,屈光力為16~20D。晶狀體的屈光力是隨人的年齡變化而變化的,年齡越小,晶狀體屈光力越大,成年后逐漸減少,老年期晶狀體屈光力最小。 人眼在看遠與看近時,需要不同的屈光力,而在眼睛這個“組合鏡頭“里,只有晶狀體有彈性,可以改變屈光力大小,其他的組織都是不能改變的。也就是說,眼睛為了看清遠處和近處物體,需要晶狀體不斷地改變屈光力。 10歲前的兒童調節力最強,有14D,30歲有7D,50歲有2.5D,70歲只有0.25D。45歲左右的人調節力開始大幅下降,看不清近物,就是老花的開始了。 從科學的數據得出結論,角膜的屈光度不容易改變,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度
色覺、形覺、光覺的綜合視覺能力統稱為視功能 三級視功能異常 一、同時視異常:雙眼不能同時感知各自的目標,單眼在不同范圍呈抑制狀態。 二、融合功能異常:影響融合發育的因素主要是:不等像視、屈光參差、弱視、抑制、斜視、及異常對應的持續性刺激等。斜視發病越早,拖延時間越長以及水平斜視合并重直斜視時,融合功能恢復越困難,在發育過程中建立起融合及足夠大的融合范圍,對協調眼外肌平衡關系是非常重要的。 三、立體視覺異常:立體視功能是三級視功能中的最高級形式,凡是影響同時視及融合功能的因素都將影響立體視覺發育
屈光參差 雙眼屈光度數不等者稱為屈光參差(anisometropia)。雙眼屈光差異不超過1.00D者稱為生理性屈光參差;當雙眼屈光差異超過1.00D者,在雙眼矯正或非矯正狀態下就有可能會出現各種視覺問題。 屈光參差的近視患者,低度數近視眼或正視眼用于注視遠處目標,近視度數較高眼用于注視近距離,一般不會引起弱視,但由于缺乏融像機會,容易出現雙眼視功能異常。 當屈光參差者屈光不正完全被矯正時,雙眼視網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存在差異,即不等像 aniseikonia),有可能造成融像困難,從而出現相關融像困難癥狀如頭暈、閱讀模糊等。
閱讀障礙的原因 眼球運動障礙可致閱讀能力低下,研究發現不熟練閱讀者比正常閱讀者的注視時間和返回時間要長。 閱讀障礙和語言能力不足者,會出現隨機的不熟練的眼球運動,閱讀困難本身也會導致錯誤的不協調眼球運動。 調節與聚散功能異常不是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,但是目前研究發現,眼球運動障礙很少單獨存在,而是多伴有調節、雙眼視功能異常。 綜合來看影響閱讀效率,繼而影響學習效率。
近視的節點 屈光度≈角膜曲率+晶狀體屈光力+眼軸。 一般來說,角膜曲率在3歲以后就趨于穩定,變化不大,所以對兒童來說,晶狀體屈光度和眼軸都會影響屈光發育,而且二者的變化關系不是線性的,是獨立的指標。因此,臨床上常常會出現眼軸增加而近視度數不增加的情況,也會出現眼軸少量增加而近視度數增加很快的情況。
近視度數沒有變化但眼軸增加? 近視不變=角膜曲率(不變)+晶狀體屈光力(下降)+眼軸(增長) 兒童眼軸增長最快的時間其實并不是發生近視時,而是近視發生前1~2年和近視發生后的1年。
眼軸少量增加而近視度數增加很快? 近視快速增長=角膜曲率(不變)+晶狀體屈光力(不變)+眼軸(增長) 晶狀體屈光力下降對眼軸增長的代償作用不是一直都存在的,一般到12歲以后,晶狀體的發育也趨于問題,而逐漸失去了代償眼軸增長所帶來的近視。這時眼軸的增長會直接帶來明顯的近視增長。所以會出現:眼軸增長不多,但近視增加快的情況。
對于不同年齡的兒童來說,每1mm的眼軸增長,所帶來的近視是不同的,年齡越小,眼軸增長帶來的近視增長量越少。目前的研究認為,對于8歲的兒童每1mm的眼軸增長,帶來150度的近視增長;而對于14歲的兒童,每1mm的眼軸增長,會帶來250度的近視增長。
讓護眼成為生活習慣,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
地址:寧波鄞州區姜山鎮聯東u谷鄞工智能制造產業園1期2棟802室
聯系人(童小姐):86-574-88108558
客服郵箱:usj_youshijia@163.com
?2022 寧波優視佳視力保健有限公司 浙ICP備XXXXXXXX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寧波